6月15日,南京工程公司与常州大学签署战略合作“1+N”框架协议,携手开启精诚合作、共赢发展新征程。
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周赢冠,公司副总经理彭付成,二级协理员陈德兴,常州大学党委书记陈群,党委副书记、校长蒋军成,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戴国洪,副校长陆锦冲、陈海群出席签约仪式,并为常州大学/南京工程石化工程转化中心和常州大学大学生就业基地揭牌。常州大学为公司领导和专家颁发兼职教授聘书。
周赢冠在致辞中表示,两家单位合作历史悠久,多年来,双方共克技术难题,共享科技成果,共建实习基地,共享教育资源,共襄人才大计,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实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有力推动了常州大学、南京工程公司的高质量发展。希望双方本着发挥优势、分工协作、实现共赢的原则,加强沟通,主动协调,全方位开展技术合作开发与推广,多层次开展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蒋军成表示,常州大学与南京工程公司渊源深久,多年来双方通过各种形式保持着紧密地联系与交流。今天,双方再次“牵手” ,进一步整合优质资源、汇聚科研精英,以石化行业领域的发展需求和双方的共同利益为基础,对石化行业领域重大科研难题进行协同攻坚,着力解决化学工艺流程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形成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命运共同体” ,不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同时通过设置实习就业基地,探索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实现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无缝对接。
陈海群与彭付成分别代表双方签约
陆锦冲与彭付成为石化技术工程转化中心揭牌
戴国洪与彭付成为大学生就业基地揭牌
颁发兼职教授聘书
根据协议,双方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双碳”目标深化校企合作,围绕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领军型大学和世界领先技术先导型工程公司,在能源环保、新材料、装备制造、安全防控、智能运维等领域开展技术合作开发和推广。共同成立石化技术工程转化中心和大学生就业基地,重点解决能源转型、技术服务、工程设计等领域的“卡脖子”技术难题,加强科研开发与工程设计衔接协作,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和应用,推动技术开发课题、优质项目孵化、高水平人才培养等工作进一步开展,培育一批高质量可转化的科技成果,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赋能增效。
陈群对加强双方的战略合作,提出三点期望:一是把此次战略合作作为双方沟通的新起点。二是把此次战略合作作为技术攻关的新支点。三是把此次战略合作作为多元互动的新亮点。希望双方赓续友谊,推进合作,为南京工程公司和常州大学更加美好的明天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周赢冠表示,公司将主动加强互动、交流,建立“产学研”联盟,打破围墙思维,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深化科研开发与工程设计的衔接协作和成果转化,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创新、长效稳定的利益共同体,让技术创新要素集聚、创新成果和知识产权共享,让“学校所能”和“企业所需”实现无缝对接,共同打造校企合作的“新典范”。
会前,与会人员参观了公司展厅和相关部门,了解公司发展历程、主营业务、战略规划、党建工作及所获荣誉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