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工程公司承建的沙特阿美加氢裂化装置是世界上在建规模最大的加氢裂化装置。目前,该项目部有中外籍管理人员近百人,其中自有外籍管理人员共有41人,几乎占到管理人员的一半。经过几个月的培养和融合,这支来自印度、巴基斯坦、菲律宾等国家的“多国联合部队”在项目上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从“菜鸟”到“元老”
“一开始交流都很困难”,2007年就加入南京工程公司的菲律宾籍员工贾维尔这样说,“完全就是靠耐心和相互理解才慢慢步入了正规”。
五年间,贾维尔历经了南京工程公司西部聚烯烃、东部码头、原油锅炉以及阿美加氢裂化四个项目,从一名普通的质量助理、到文档控制成长为现在的质量检查员。
2011年,作为项目部第一个优秀外籍员工代表,远赴中国北京参加了集团公司第二届优秀外籍员工培训班。
“看到中国员工那么努力的工作,我也这样拼命工作,只有如此才能融入到这个团队。”“我们的公司就像是一个大的家庭,我没有觉得自己做的多好,只是努力做好一个公司员工应该做的事情。”对于表扬,贾维尔总是谦虚的说。
突然的惊喜
“我一开始就没对他抱太大的希望”,说到思佤,项目部HSE部门负责人张利雄这么说,“但是他确实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
思佤是南京工程公司加氢裂化项目部在2011年大规模引入外籍管理人员时,直接从印度聘用的安全员,瘦小、精干。
夜间探伤作业需要安全员监督,一般一干就是一个通宵,HSE部门先后安排了三个印度籍安全员从事此项工作,都因为太苦太累或者其他理由要求调换岗位。
“安排思佤做夜间探伤安全员,纯粹就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安排的。”张利雄说,“没想到,一个月、两个月过去了,他不仅没有要求调理,还发现了很多夜间作业安全隐患。”
“晚上他总到处转悠,不断‘挑刺’,一刻也不闲着。”晚上探伤协调员也是这么说他。
爱笑的大男孩
说起古布,大家对他的第一印象就是爱笑。碰到人总会带着满脸笑容热情的打招呼。
“他刚来的时候可不是这样的,总是闷闷不乐,一坐就是一上午,也不说话。”他的师傅徐智这么说。
后来,项目部为每一名新参加工作的外籍员工安排了经验丰富的中国籍师傅,签订了师徒协议,制订了培养计划和目标,这才使得这些外籍大学生们慢慢的找到了工作的感觉。
作为古布的师傅,徐智总是对他关怀备至,在工作之余,不断跟他聊天,介绍公司情况,讲述中国的文化。让古布对中国,对中国石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通过几个月的学习,他开始逐渐上手,跟着师傅在现场爬上爬下,看图纸、查设备,整天忙得不亦乐乎。
“现在很多现场的技术管理,都可以让他自己去处理了,我省心多了。”徐智满脸自豪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