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FGP项目营地食堂实现从“吃饱”到“吃好”

  近段时间,南京工程沙特各个营地的员工发现,以前一成不变的食堂菜品发生了变化,各类新菜和主食不断出现在餐桌上。虽然大家对“新登场”的菜肴还有不同看法,但还是很高兴看到餐桌上不断有新菜亮相。每月的队伍稳定会议上,员工对食堂饮食提出的表扬多了。
  南京工程沙特执行中心有中方员工数千名,在饮食结构差异大、食材贫乏的中东海湾,想让员工吃得满意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曾有员工不适应中东饮食文化,连吃数日泡面的情况发生。自2015年沙特执行中心成立以来,负责人就对各个营地食堂提出了“食材人均成本不能提高,职工满意度要不断提高”的看似“很不讲理”的要求。执行中心营地运营中心成立以来,首要任务就是破解“饭难吃”的困局。如何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将饭菜做得好吃,做出更多的品种、口味,各个营地食堂都在暗暗想招儿。
  FGP营地率先在“创新菜品”上动起了脑筋,每周召开一次由厨师长、主厨参加的讨论会,对当周菜肴进行反馈,集体商讨安排下周的菜肴。讨论会上还集思广益,鼓励大家在不提高成本的前提下提出创新建议,共同探讨创新菜品的可行性,并进行试做。营地请每家入驻单位指定一名观察员,每周收集员工意见后为菜品打分,对超过90分菜品的主厨给予奖励。在奖励措施下,FGP项目营地菜肴质量有了显著提升,获得了广泛好评。
  “蒸馒头看起来简单,但在发酵、揉面之后要再用机器压揉一次,这样蒸出来就更加松软。”面对员工的夸赞,中心营地的高分主厨传授了他的“秘诀”。
  中心营地引入创新机制,开展全员打分活动,分高的菜肴主厨获奖,分低的淘汰。营地管理人员经常走访就餐员工,与他们面对面交流用餐后的感受,根据员工的切实诉求继续对饭菜进行改进。此外,他们还细分菜品口味,提供香辣与清淡两种选择,满足不同地区员工的饮食习惯。
  北部营地尽管由于环境原因影响到新鲜食材的供应,但是他们也充分利用人少好做饭的优势,经常调整食材的加工方法,减少中方员工不爱吃的煮菜,增加炒菜比例。
  营地运营中心每周都与中心采购部沟通,了解市场食材供应和价格情况,同类食材挑选市场供应充足、价格优惠的品种,这样确保了员工饮食标准不降低,采购成本能控制。同时,营地食堂和宿舍每天核对营地入住人数,保证按照就餐人数做饭,避免了食材的浪费。
  “这长寿面的肉比面还多!”过生日的员工开心地说。每个月末,营地整理下一个月过生日员工信息,提前制作发放面条券,让员工在生日当月吃到长寿面。营地食堂想办法为员工营造“回家吃饭”的感觉,遇到员工加班不能准点就餐,食堂及时留存饭菜保温,每名员工回到营地后都能吃到热饭菜。
  “用心就一定能做好”。食堂成功实现了从“吃饱”到“吃好”的转变,营地运营中心为员工付出的努力获得了大家的认可。

信息来源: 
2018-09-11